全国服务热线:
021-66317519

联系:王先生

手机: 18101869996 18930086608

电话: 021-66317519

传真: 021-66317519

邮箱: 995590128@qq.com

网址:http://www.shrlys.cn

地址: 上海市闸北区灵石路697弄7号楼1-3层(厂房)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信息
活版印刷与雕版印刷为什么没被重视?
发表时间:2020-05-27 22:16

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。顺便一说,四大发明这个概念,是在抗日战争期间,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提振士气,请英国的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到重庆而提出的,多少有点政治宣传的意味。

活版印刷与雕版印刷

活字印刷术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,由北宋的平民毕昇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发明。照理说,活字印刷术用起来更方便,效率更高,成本也更低。但是要知道,在中国古代,通过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籍,只占到全部书籍的2%左右。

可见,活字印刷术非但没有受到重视,普及开来,反而被边缘化了,这是为什么呢?

早在隋唐之前,知识的复制与传播主要是依靠手抄誊写的方式来实现的。隋唐时期,科举制度的产生,使得中国文人的地位提高,文化也更加繁荣,过去的手抄形式效率就显得较为低下,已经不能满足于文人对书籍的需要。

在隋唐时期,雕版印刷术就应运而生了。雕版印刷术就是将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头之上,然后刷墨来印刷。这样印刷书籍的效率就更高了,还等避免手抄过程中的错误,以及反复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叠加。

不过,雕版印刷术也是存在着不足之处。一方面,由于它的材质是木质的,这就使得它不够耐用,容易损坏;另一方面,对工艺要求很高,在雕刻过程中不能刻错字,否则要更换木板,造成浪费。

不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原因是什么,但是毕昇的毕生梦想就是发明一套更先进的印刷术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被称作胶泥活字印刷术,就是在一片片的胶泥片上刻好字,然后再放到火上烧,待其变得坚硬之后,按次序排放在一个方形框架之内。

这就将过去雕版印刷术以篇幅为单元,升级带了以单个汉字为单元,每一个单元都可以随意组合,操作灵活,不用担心刻错字造成大面积浪费。可这依然不够完美。

因为烧制出来的教你,很难做到像雕版印刷术那样平整,表面总是会凹凸不平的。还是有办法解决的,就是在烧制之前,在防止胶泥的一块铁板之上涂上松蜡,将活字放在上面,这样可以防止活字粘在铁板上而损坏,再用另一块铁板将其压平,这样烧出来的活字就变得平整了。

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无法通过技术的改进可以解决的,那就是材质本身的性质问题。由于胶泥对油墨的附着性不好,造成印出来的字迹很模糊。为解决油墨的附着性问题,只能不断地尝试新的材料,后来又试用了木活字、陶活字、锡活字,但都不能很好的解决,直到铜活字的出现。

铜活字的效果确实很好,既容易塑造成型,附墨效果又好。在清康熙年间,就使用铜活字印刷了一套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这可是一个大工程,这套书供1000卷,多大1亿多字。据说,光是铜活字就雕刻了25万个,不过,在印刷完之后,这些铜活字就被束之高阁了,到了清乾隆年间干脆被拿去铸成了铜钱。

所以说,铜活字印刷出来的效果是很好,但它也有其不足之处。由于当时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,很多参与印刷的人员就会将铜活字顺手偷走,拿回去铸造铜钱,造成一整套的铜活字变得残缺而无法使用。

活字印刷术在古代没能得到重视的原因,除了上面所说的材质方面的问题外,还有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原因。

从技术方面来看,它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门槛,那就是参与雕刻、排版、校对的人必须得识字,这可以说是一个硬性的标准。

就拿活字的排列来说,因为我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,所以他它不可能像拉丁字母那样去组合排列,而是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出来,光是汉代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中记录的汉字就有近万个,然后再按照字韵去排列、检索,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准想必是完成不了的。

并且活字印刷的工序也是相当的繁杂,它要经过摆书、垫板、校对、印刷、归类、逐日轮转等多道工序。虽然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手法,我也不太理解,反正就很复杂。

当然,不是懂得了怎样去做,就能做的很好了,它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。马伯庸就说,有一次它去体验雕版印刷,就单是拿刷子去上墨,都觉得很难,还把繁体的“龙”字,刷成了黑乎乎的一团,可见,这是需要长期的经验而练成合适的力道才能实现的。更不要说,再雕刻活字过程中,造成的各种各样的错误。

你可能会说,那雕版印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?当然也会出现,但是由于雕版印刷的社会组织更成熟,雕版印刷术的用量就较大,就产生了一个刻工群体,他们的分工就逐渐精细,师傅带徒弟,手艺就更加精湛,印出来的书籍也就更精美了。

而活字印刷术呢?由于它一次可以制造完成,并且可以用上很久,就缺乏衍生出庞大的从业人群的条件,印刷技术提高的当然也就慢。

那么为什么雕版印刷术可以形成庞大的从业人群,而活字印刷却不可以呢?这可能要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下。

由于上面提到的活字印刷术在技术方面的问题,无论是在物料还是人力成本上,都要远高于雕版印刷术,印一套书籍要几万个活字,并且需要一定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,这些人员肯进入“工”这阶层,那价值肯定也是不菲的。

看到一个资料,说是在清乾隆年间要印一套《史记》,雕版印刷的术的工料费要1450两白银,而活字印刷术的工料费要1400两白银,就工料费来看,两者其实相差是不大的。

如果说民间对书籍的需求量大的话,那么收入和成本还可以抵消掉一部分,甚至可以盈利。

可在古代,人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小,可能就只是科举考试需要,但这个人群毕竟很小,而且书籍类型比较固定,科举是一年一次,使用雕版印刷术就可以一次印多几本,印完之后收起来,来年直接拿出来就可以再用,而活字印刷术,今年用完之后,要将活字拆下来码放整齐,来年重新排列,这就麻烦很多。

要说古代对书籍的需求量较小,活字印刷术没有生存空间,那么近代呢?近代白话文的兴起,人们对书籍报刊的需求肯定更大,因为思想解放了,识字的人也就更多了嘛,但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依然没能受到重视,

因为西方的古登堡活字印刷术传了进来。古登堡活字印刷术,使用更方便、成本更低、效果更好,所以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留在了历史文献与我们引以为豪的记忆中。 

上海荣立印刷厂

若无特别注明,文章皆为上海印刷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
相关产品
相关新闻